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络文摘

从四角的天空里,望“进进出出”的风景

2022-08-27 15:36 网络文摘 人已围观

简介“天井”,并不是用来打水的一口井,它是被那面森森的墙和三边(或四边)厢厢的房围出来的一爿小天地。天井诞生于何时,至今未见定论,有建筑学家说,古人学会建造木骨泥墙...

“天井”,并不是用来打水的一口井,它是被那面森森的墙和三边(或四边)厢厢的房围出来的一爿小天地。

天井诞生于何时,至今未见定论,有建筑学家说,古人学会建造木骨泥墙的地面“房屋”,是由穴居而生发的进步,从“坑井”演变为“天井”不会迟于西周。

少年时我曾住在浙江省武义县城一处被人唤作“大屋里”的老宅好几年。记得那宅院体量小,只有一个天井,且铺陈装饰简朴。这种宅院被建筑专家定位为“堂”,比不上相邻的“陈家厅”、“杨家厅”,那两座老宅起码是二进的,雕梁画栋风貌豪华。配得上“厅”的高贵称呼,厅前厅后有几个大小天井,阳光充沛,空气流通,天井地面用上等石材和鹅卵石铺出各种图形,有照壁、有花坛,真羡慕当年的主人能享受到这一番闲适意境。

毋庸置疑,天井对于现在住惯了高楼大厦的年轻人是很陌生的了。相较于旧时我国土地富绰的北方民居建筑“四合院”,大部分天井出现在土地紧缺人口密度较高的江南一带。在保存下来的中国传统民居和祠堂、庙宇里,我们如今不难觅到它的踪影。

有了天井,阳光每天会被房屋的主人邀下来作客,这也难怪在古徽州,天井被称作“明堂”,在南方许多地方,除了直接叫“天井”亦有少数地方称为“天隙”、“天陷”。

有了天井,一个敞顶式空间形成的漏斗式“井口”,能集雨能排水,“四水归堂”、聚水聚财。有了天井,除了以上好处,还和风水、安防、景观实实在在有着瓜葛藤蔓般千丝万缕地关联。

老宅和祠堂从一进到N进,进进几乎都有天井,进进皆成各自风景。所谓几进,说白了就是人要迈过该建筑的几道门。比如祠堂,一进门为前厅,天井起到空间过渡作用;二进门为中厅,是祠堂最显精美古韵的所在,开阔的天井可用来祭祖,红白喜事摆设酒宴;三进门为正厅,站在天井,可看见神龛和男性祖宗的灵牌位或者先祖画像,供案上香火不断,同族子孙在此供奉敬畏和追思,祈祷祖先魂归故里,祝福风调雨顺,族人安康。

说到这里,年轻人千万不要误以为家族宗祠和中国传统民居里的天井最多只有二三个吧。其实不然,我曾多次到过被首批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参观村中的“六峰堂”时,就觉得这座老宅怎么也比不上村里的“俞氏宗祠”、“裕后堂”豪华精美的。但这座主体建筑为两进其他为合院或排屋的老宅却拥有十一个天井,这是村里其它占地面积比它大的老宅和祠堂难望其项背,无出其右者的。

写此文之前我专门打电话给曾长期在县搏工作过的薛研究馆员,询问他“六峰堂”是不是全县天井最多的老宅?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还认真地传我一张“六峰堂”总平面图以佐证。

走在六峰堂里,我的目光时而抬头仰望被框切出来的那一小爿一小爿的天,时而凝视着脚下一个又一个用石板、鹅卵石铺就的附着青苔的天井地面。好奇、惊讶后,思绪被牵出十分遥远。

一个老宅有十一个天井,够多了吗?不多。比起浙江常山县球川镇上的那座有三十六个天井的老宅,武义俞源的六峰堂只能首肯心折成为小弟了。这座被当地百姓称为“三十六天井”的老宅虽建于清初,却颇有宋元遗风。正院以走廊连接,走廊迂回曲折四通八达,当年的建筑匠人奇思妙想脑洞大开,在走廊的拐弯抹角处大胆设计了天井。这座老屋神奇还神奇在宅内下水道几百年来不用疏通,无论下再大的雨,天井没有丁点积水,可谓宜居之宅、吉祥之宅。

某日夜间我和一位据说很懂“风水”的老师傅喝茶聊天,聊到天井话题时,他说老宅天井被他们称之为“气口”,古人们期望用它来聚财、养气,认为它是一宅之要,财禄攸关。天井营建出自然均齐方正的形状,通天接地,有一种阴阳交媾之美妙。阳光照射进入房屋内部,四季之风促进室内外空气的微动循环,冬暖夏凉,怡然养寿。

古人云:水为气之母。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与人的生存以及财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雨水从天而降直落天井,十分宝贵。所以天井的水是不能直泄而去的,必须屈曲绕行,回环而去。就以我比较熟悉的武义古城上街那座名曰“上栈房”的老宅院来说吧,整座建筑围绕大小天井的一套共通的排水系统,设置的如此合理、实用、精雅,甚至连排水通道的多处壁沿石板上都凿刻有美丽生动的图案。天井的四角还摆放着硕大的水缸用以接雨水,应对火灾发生时的灭火救急,可见古人对于水的敬畏和喜欢。

置身在这样的天井里,我仿佛成为了那时的主人,耳边隐隐听到雨水在曲折的石沟里流淌时那清亮的水声,珠落玉盘,余音袅袅……

站在以房屋围合的形态下呈现的天井里,我领悟到古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它滋养培育了中国南方祖先的性情和性格,内敛平和,追求安居乐业。

冬去春来,夏去秋又至。我望到了天井四周石架上摆放的各种盆景。罗汉松墨绿,鸡冠花鲜红;菊花金黄,兰花芳香。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原生态生活图景啊。

天井可看天,天井可见云。凝视这历史的拷贝和留痕,我想说,天井该是天人合一的一件互赠信物吧,两者默默无言,却是相互守候,一往情深,天长地久。

鄢东良: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出版散文集《石榴红》、《时光底片》等。作品被收入多种文库和中小学生语文辅导教材。

(文字:鄢东良 部分图片:冰山 金楚楚)


本栏推荐